2016年进校,入职3年来她共承担14门课程教学、22位同学毕业论文、50位同学认知实习的指导任务,核算共计2200多课时量。指导学生参与“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获特等,指导学生参与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获得二、三等奖;主持校级综合课程改革项目1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项目改革2项、实验改革项目1项;主持省级一般社科项目一项,发表6篇三类,3篇四类教科研论文,并作为副主编出版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一部。她就是教育科学学院张敏杰老师,今年她被学生票选为“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她是如何快速成长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好老师。
勇挑重担 发奋图强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张敏杰在高考时毅然填报了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后,张敏杰应聘到澳门威尼斯人平台官网,成为了一名专职教师。
由于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人员紧张,刚进校的张敏杰就担任了2016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班主任,并承担了《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故事表演与创作》三门课程,这一度让张敏杰倍感压力。
“我要感谢学院的帮助,让我能尽快进入角色。”张敏杰说,“新教师一进校,学院便给我们安排了导师,导师从端正教姿教态、书写教案、课件制作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有效指导。”除了一对一的导师帮扶,教育科学学院还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一些比赛中,如往年的威尼斯人平台青教赛,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院的帮助下,张敏杰积极主动学习,主动去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虚心向他们请教。课下,利用课余时间借鉴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中国慕课,网易公开课等,观看优秀课程视频,并对比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在分析的过程中不断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因材施教 教有所得
在教学过程中,张敏杰坚持因材施教,“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喜好和性格也各有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所成。”
张敏杰班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她不喜欢和别的同学一起坐,常常形单影只,上课的时候也时常会晚到几分钟,上课时注意力也不能集中。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张敏杰了解到这位同学喜欢画画。张敏杰主动找到她,和她交流画画心得,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她怎么将画画运用到生活中、怎么将画画技巧运用到幼儿教育中等。慢慢的,这位同学越来越热爱学习,不再迟到,课上也开始主动问问题。也是因为张敏杰的帮助,这位同学立志也要当老师。前不久,张敏杰接到了她的报喜电话,“老师,我考上教师编制了,我以后也是教师了。”说完她就喜极而泣......“作为一名老师,能帮助自己的学生走向更好地未来,没有什么能比这让我觉得更幸福的了。”张敏杰笑着说。
除了因材施教,她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严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张敏杰说,“所以我对我的学生平时要求都很严格。”张敏杰要求学生碰到问题,不抱怨,不推卸责任,先想办法合理恰当的解决问题。学生做事情容易放弃,她就和学生一起努力,学生学习钢琴、跳舞坚持不下去,她就带着学生一起练,并和学生讲自己以前的经历以及坚持过以后带给自己的自信和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不做虎头蛇尾的事情,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张敏杰说到。
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学生的各门功课的考试通过率均为100%,截至目前,教师资格证的笔试通过率为98%,面试通过率为86% ,普通话通过率为85%,钢琴、舞蹈等技能性获取率在40%以上。班级被评为威尼斯人平台”先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敏杰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无微不至 甘为人梯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她采取日常交流、约谈,QQ交流,串寝室,与同学相约爬山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同学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确保能及时给予学生们关怀与指导。
张敏杰班上有个同学,平时积极、乐观、开朗、向上,有一段时间她发现该同学突然疲惫不堪,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张敏杰主动找她谈心,了解到她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又突发病变,其他的兄弟姐妹还小,她作为家里的老大她感觉压力重大却身单力薄不知道怎么处理。张敏杰耐心劝导她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告诉她“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为了减轻她的担忧,张敏杰主动和她母亲的主治医生联系,第一时间告知她治疗进度,并和她一起分析整理医院报销的手续和报销需要提供的材料,做到及时报销,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张敏杰也第一时间整理了她的相关材料,为她向学校申请相关的补助和资助。看到老师忙前忙后,该生十分感动,对张敏杰说到,“谢谢老师,看到您这么关心我,我一定不能消沉,我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以后还要靠我呢!”
“张老师虽然年纪很轻,但是生活中却像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找她,她也总是想办法能帮我们解决。”16级学前教育程阳说。
正如张敏杰所说教育是用一颗心换另一颗心,今年她被学生票选为“最受欢迎的好老师”,谈及荣誉她笑着说:“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这称号不仅仅是一种称赞,一种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是教学相长,我会一直奋斗在教育前线,甘做学生成长的人梯,不辜负学校、同事、学生对我的期望。”(责任编辑:陈沭文)